找到相关内容218篇,用时1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1]

    被分为“自义”与“他义”二类。而对此九种正行,安慧在 SAV[37]中,把第四到第九种正行配合“布施波罗蜜”等六度来注释。因此,笔者参考《摄决择分?菩萨地》及 SAV,将第一到第三种正行,归类为“自义...16〈波罗蜜品〉到第20〈行住品〉末没有品数,而只有“终了”(samāpta?)的字样。因此,S.Lévi将此处分类为第16〈波罗蜜品(pāramitādhi ○)〉、第17〈供养、亲近、无量品(pū...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942622.html
  • 《金刚经赞》研究——兼论《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八)

    二卷,共九卷。偈释标题下有“宗通卷八”及“宗通卷九”,尾题为“宗通卷九终”。   104如其它传本的“六波罗蜜颂”所对应的经文实际上只是关于“无住相布施”这一项,即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波罗蜜,而《宗通》的...进一步看,《金刚经赞》中具有“五重唯识观”的思想(详如下章分析),这一思想是在窥基大师所著《大乘法苑义林章·唯识义林》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提出来的。窥基大师出生于唐贞观六年(632),据《宋高僧...

    达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1142757.html
  • 佛教禅定实修体系(六)

    )   佛行善必然涵盖了六度的前二项:布施与持戒。在行布施波罗蜜时,我们应当深刻地认为施者、所施物及施的行为都是性空。若布施及受施都配合上空性正定,则能产生很大的功德,但世间法的施舍却只能产生微小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英文读者请见孔兹E. Conze之英译,收在Buddhist Wisdom Books中)。我们把本章的中心部分献给这位大菩萨。我们必需很恳切、虔诚而且真心地向祂祈祷,加持我们能...

    陈健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143017.html
  • 创巴仁波切:突破修道上的唯物(二)

    别人,而是放下自己的需求和需求的基准——这就是布施波罗蜜;它是在学习信赖这个事实:你无须确保自己的地盘,且学习信赖自己的根本富足,信赖自己有敞开的本钱——此即敞开之道。你若放下“需求”的心态,基本的心理...面目,它永远跟着我们走。  我们回过头来要说的是,我们若想完全敞开自己,那就须有某种真正的布施或奉献。这种布施不拘形式,但若要使我们的布施真有意义,我们就必须不望回报。我们具有多少头衔、穿破多少外国...

    创巴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0743037.html
  • 全知麦彭仁波切略传

    财产悉数布施与他们,就像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广行布施波罗蜜多一样;见到财富圆满但却贪婪吝啬之徒,他就以悦耳动听之语劝导其渐行布施;他又广为众生开示积集资财之方便法,令众人皆得以断除贫困、熄灭痛苦;对欲获取...外人羡慕不已的丰饶财富,他却如吐唾液一样轻易将其舍弃。他即如是平息世间八法,只在适宜修行之地勤勉修持。在他眼目中,钱财与牛粪价值等同,无有任何孰轻孰重之分。他还经常将自己的生活用具布施给乞丐,鸟等飞禽与...

    晋美彭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0443981.html
  • 沈家桢著:《金刚经》的研究(2)

    X是名X的公式,应用在一切有情无情的众生上,X还有什么相可著可住呢?话虽如此,可是各位不要忘了,不住相并不是没有相,不住相也不是不布施。在虚空观、原子观的心情中广行布施波罗蜜多,这就叫“如所教住”。 ...佛陀说的不住相布施,不是空无所有,不是没有相,不是叫你不要行布施,而是要你更积极的行不著相的布施,不要对布施时的相起分别心或计较心。   第二,我们不可否认,既然得生为人,不可避免的带来以往无数世的习气...

    沈家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444332.html
  • 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

    达圣位的凡夫,就原本的阶位说来看,这些都是极为错谬的说法。  其次,华严“十地说”本身也是从菩萨修行的起点到终点,形成一个完整的阶位系统,也就是在第一欢喜地时发起菩提心,然后开始力行布施波罗蜜等利他的...  水野弘元 著   香光书乡编译组 译  初期大乘时,行者策励于修行波罗蜜,菩萨思想达到巅峰;  中期大乘时,开始对菩萨与佛陀作思辨性、哲学性的探讨;  中国佛教则创设菩萨五十二阶位,菩萨思想已...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644472.html
  • 泰·锡度仁波切:修行之道(1)

    ?我们若再深入研究一下布施或持戒的话,就可看出布施布施波罗蜜之间,以及持戒与持戒波罗蜜之间的区别。仅只布施或持戒,虽善而有“二见”,其善乃与“恶”相对...修行的各方面。“波罗蜜”(意为彼岸)这一名词的含意,包括发展中的阶段(度人至彼岸)及已充分发展的阶段(圆成觉者之所行)。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深悟)。 ...

    泰·锡度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1444559.html
  • 认识佛教(二)

    天天都在寺院里面做工,就是修布施!因为出家了,身上没有钱布施,天天做工,用劳力修布施波罗蜜、修供养。每天这个不能听、那个不能看,六根都给堵起来,收摄起来,心得定、心得清净,这是“慧”。所以老师是在教你...

    净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5044800.html
  •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3)

    而已。  以大乘的观点来看,只有真诚的善念才能使偷窃或一般被视为恶行的举动转成菩萨行以及善巧方便。此外,对一般善行也是这样:菩萨把水布施给口渴的乞丐,做这件事时如果缺乏菩提心,就不能算是善行,也不能算是圆满布施波罗蜜的方便——大乘完全以菩提心为基础来判断每件行为。小乘的弟子除了不伤害众生之外,也修行慈心,并希望终止别人的痛苦。大乘与小乘不同的地方在于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希望引导一切众生成就圆满佛果...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1244854.html